日本同仁化学代理商 dojindo Cell Counting Kit-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CCK8)
细胞增殖/毒性细胞活力和细胞毒性检测可用于药物筛选和化学品的细胞毒性测试,检测方法可以基于各种细胞功能,例如酶活性、细胞膜通透性、细胞粘着、ATP产生、辅酶产生和核苷酸摄取活性。细胞增殖/细胞毒性
品名货号用途Cell Counting Kit-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CCK8)CK04细胞增殖/细胞毒性检测LDH检测试剂盒—Cytotoxicity LDH Assay Kit-WSTCK12细胞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Luminescence试剂盒CK18高灵敏度检测细胞增殖/毒性细胞活性/毒性双重检测试剂盒——Viability/Cytotoxicity Multiplex Assay KitCK17细胞活性/毒性双重检测Cell Count Normalization Kit试剂盒C544细胞计数标准化Stop Solution for CCK-8试剂CK13CCK-8终止液Calcein-AM/PI细胞双染试剂盒C542活死细胞双染活细胞质染色-绿色——Calcein-AM(钙黄绿素)C326活细胞染色
CCK-8(WST®法,比色法)是通过使用还原性显色剂检测活细胞中的脱氢酶活性最终测定吸光度,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重复性好的测定细胞数的方法。可用于细胞增殖测试和细胞毒性测试。
Cell Counting Kit-Luminescence(CCK-L,化学发光法)试剂盒是一种通过Luciferase来确定细胞中的腺苷三磷酸(ATP)的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通过化学发光(RLUs)检测细胞活性。作为新一代细胞活性检测的方法,与CCK-8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10分钟后即可检测。并兼容96孔板与384孔板的多样品检测。
Cytotoxicity LDH Assay Kit-WST(LDH检测,比色法)在测定细胞毒性时,除了CCK-8法这种以脱氢酶活性为细胞毒性指标的测定方法以外,还有以细胞膜损伤为指标的游离LDH活性的测定法。他们的不同点是,CCK-8或CCK-L法进行的毒性测试中,即使明显获得了细胞毒性,很难判断是细胞数量降低还是细胞活性下降。因此,判断细胞膜损伤作为另一指标,可利用游离LDH活性测定。
Calcein-AM/PI细胞双染试剂盒(活死双染,荧光法)是利用细胞活/死荧光染料,通过荧光成像的方式定性检测细胞死活的方法。与CFSE(活细胞染色,荧光法)相比,后者可用于流式细胞仪增殖检测,前者成像效果更好。
CCK-8检测OD值趋势不明显怎么办?
(电脑浏览点击此处)
快速(10 分钟)、微量(HeLa细胞15 cells以上)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发光法(CCK-L)
(电脑浏览点击此处)
下表列出了每种细胞增殖和毒性测试方法的特征和比较。
产品名称Cell Counting Kit-LCell Counting Kit-8Cytotoxicity LDH Assay Kit-WSTCFSE活死细胞双染用途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实验 悬浮细胞.原代细胞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实验 天数实验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实验 CAR-T.ADCC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实验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实验染料特点检测方法化学发光吸光度吸光度荧光荧光染料–WST-8WSTCFSECalcein-AM&PI显色后的水溶性易溶易溶–易溶易溶产品特点检测原理细胞内的ATP活性细胞内的酶活性死细胞释放的LDH活性细胞传代数细胞膜完整性优势・可检测微量细胞数 (适用于原代细胞)・细胞毒性低・死细胞数量直接检测 (适用于CAR-T、ADCC实验)・流式检测方法准确・免疫荧光结果,与其他增殖毒性数据结合,数据更充实・比吸光度法灵敏度更高 (适用于悬浮细胞)・试剂稳定性高・可以与CCK-8双重验证・荧光时间长,可用于长时间检测细胞的增殖传代情况・文献数量多・检测时间短(10min)・试剂灵敏度高・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筛选・操作简便・文献数量多・高通量筛选缺点・不适用细胞数量很多的实验・细胞数量少或部分悬浮细胞结果趋势不明显・药物和培养基不能含有氧化性/还原性物质・不能高通量筛选・不能高通量筛选・需要使用多功能酶标仪・流式操作麻烦・无法定量检测,建议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产品形态溶液+粉末溶液溶液+粉末粉末粉末产品货号CK18CK04CK12/CK17C375C542
应当注意,由于用作检测的指标不同,试剂与方法不同,因此可获得的结果也不同。
《参考文献》
1) S. Watanabe, et a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 2016, 471, 191.
2) S. Jin, et al., Exp. Cell. Res., 2015, 339, 289.
3) L. Wu, et al., Am. J. Physiol. Gastroinest. Liver Physiol., 2015, 309, G695.
4) S. Wakatsuki, et al., J. Cell. Biol., 2015, 211, 881.